心定菜根香

~《金剛經》給我的啟示~  

     民國八十年的母親節我回到竹山開業,我之選擇這裡因為這是我生長的故鄉,離娘家近能與爸媽相互照應。剛開業時爸爸希望我低調處理,不須要張揚廣告搶風頭,爸爸說:有麝自然香,何必當風颺。只要底蘊厚口耳會相傳,若是內涵不足既使敲鑼打鼓也無啥實質作用。因此開業後因知名度未打響患者不多,使我有較多的時間看書充實自己,也藉此機緣培養安分守己和隨緣不著相的定性。

     當時娘家的姑姑看我空閑多,請了一本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要我每天讀誦,並說經文的意思不懂沒關係,只要每天持續讀必定有好處。我恭敬地把書翻開準備認真閱讀,哪知以我的能力居然連讀都有困難,只好聽錄音帶學習,跟了一段時間才念的比較順口,可是儘管已經熟讀,文中之義仍然模糊不清就像隔蘿觀月,這時才深深體會“佛經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”的深層意涵。藉著這部經典的引導,使我慢慢走入浩瀚無邊、深廣無際的學佛之路。

   《金剛經》的確是部高深難懂的法寶,我讀誦至今已二十多年,對經文所涵蓋的無量意,還是一知半解無法融會貫通,儘管如此難懂我仍是每天認真讀它,因為經中有言「諸經皆從此經出」;「在在處處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,當知此處則為是塔,皆應恭敬作禮圍繞,以諸華香而散其處…。」因知《金剛經》所闡述的真理,是放之四海而皆準,只要學了均能受益,若能通達《金剛經》其它的經典就更容易悟入,何況對經典能恭敬受持為人解說,也是積功累德自利利他的善行。

   或許是受此經典長時薰修和啟迪的影響吧!我之後再看其它的經書就真的輕鬆許多,心也漸漸沉穩有些定意與輕安,看待世間的榮華富貴及名聞利養,較能隨緣淡定,得失之心也輕了許多,的確是「經書涵養心如鏡,福德薰陶語似蘭」。(心能修到如鏡子的定境,就能不執一切相而體會「心定菜根香」的甘甜;福德修的夠厚實就能顯露「口吐蓮花」的莊嚴。)

     我的個性從小即單純耿直有話直說,常為心直口快不慎傷人而生悶氣;也常懊悔自己太衝動、苦惱自己個性不夠成熟穩重而難過。對於這樣的習性我雖知錯想改,卻苦於找不到善方妙法。姑姑與我從小相處應是深知我的個性,又怕傷我的自尊不便當面說我,才希望我能藉由經典的薰習修正自己不良的習氣,尤其看我每天須與諸多患者接觸,若能擁有親切和藹的心性會比較好,因此鼓勵我讀經聞法,期能藉著經典的薰修滌除內在的污垢、培育柔和直質的寬厚品性。唉!想到此我真的很想好好感謝姑姑的善護念哪!奈何她已往生西方極樂做佛去了,我只能認真學習來回報她的深恩。

     讀過《金剛經》我才深切明白,修行要從生活起居、行住坐臥中去落實,並非一定得遍訪名山古剎、或追隨高僧大德皈依受戒才算。經文中明確教導我們應先從放下四相(外在)起修,直到放下四見(內在)為止,從心性的離相離念,至徹悟諸相非相的空性而達大自在的境地。修習的過程必須解行並進,用看破執著的智慧來啟發放下的功夫;藉提升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的認知,培養對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的信念;真實明白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的真諦!尤其對忍辱修定的法門亦不能輕忽,更須善護身口意三業,常懷慈忍和顏愛語、植眾德本少欲知足,期能從戒行中修習定力(根本智),由定力來開顯無限的智慧(後得智),使真如實相得以自在顯現。

   經中有段文字略微點出,世尊在未成佛之前是個專修忍辱的仙人,有天在山中打坐修禪時,被歌利王凌遲割截身體,因他已得甚深禪定不著四相,非但不生瞋恨還寬恕了歌利王,並跟他說:「今生你用無明的劍割截我的身體,下輩子我成佛一定用我的慧劍,幫助你斬除心中的無明。」足見他忍辱波羅蜜的定功已修至爐火純菁的佛境,所以燃燈佛給與授記:「汝於來世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」這個成就超越了“彌勒菩薩”,而能躍升為第四尊佛,此意義深遠的典故給我們的修行留下很好的典範。

   我們的心無法安靜得定,固然是來自外在的誘惑及龐大的壓力,但自己的貪欲需求過多引發心浮氣躁才是最大主因,常常覺得這也不足那也缺乏,或是別人有我卻沒有心就疙瘩難安,心得不到恬適自在怎能寂靜安定?現代人習慣在「境」上著墨,不喜歡在「心」上下功夫。王陽明曾說:擒山中之賊易,捉心中之賊難。心外的敵人容易對付,內心的敵人不易降伏。所以《金剛經》才教示我們要「降伏其心」,如何降伏?即是讓六祖惠能開悟的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放下萬緣身心清淨叫無住,一心專念長時薰修叫生心。心的敵人降伏了,清淨的真心本性即油然而現。

   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中亦說: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不用修禪。《永嘉證道歌》裡亦有一小段文: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,痕垢盡除光始現,心法雙忘性即真。修行要把心比喻成一面鏡子,鏡子能現一切相卻不著一切相,性相空有都不著諸法一如才能顯現,能時時保住澄澈清明的本性不被外境染污,才能體悟「無實無虛」的真如實相。

   世尊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後,說了一句話:「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徳相,只因妄想、分別、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可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,眾生何以欠缺佛知佛見?乃因眾生的心鏡被累劫的無明習氣蒙蔽,使光(智慧)顯露不出來;用錯誤的知見培育了許多不良的習氣、用妄心壯碩惡習的種子,使這種子深植在阿賴耶識裡,生生世世輪迴越植越深,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定力去駕馭本自擁有的智慧,讓惡習根深柢固當然離佛境越來越遠。佛是覺悟的眾生,眾生是迷妄的佛呀!

   宗教的修行或佛經的讀誦,都是為了滌淨心性(洗心),讓心性能回歸本源的清明,同時誘導人們提起正念改邪歸正、離苦得樂消災免難,使生活過得幸福自在且安康。達賴喇嘛曾說:「每個人都有權力去創造自己的快樂家庭和成功的人生,這些不是用金錢或權勢地位即可建立,主要依靠『內心對自他的熱愛』。有它才會產生自信,而自信能帶來更多的決心或意志力。當你有利他的心時自然湧限內在的力量和真誠,並且充滿愛心和慈悲心,能開放心胸對待一切人,如此你的生命才是純然地真實、誠實、清白。」

   這句話講的真是貼切,任何一個地方只要能讓你的心安定,覺得自在快樂有溫暖那就能稱為家;任何能給予你膚慰愛護或恩惠的人,那都是你的父母。回家只有一條路就是「平安」;開啟家門唯一的鑰匙即是「愛」;面對父母就是獻上感恩。當你的心能修到靜謐圓融、隨緣不攀緣的境界,世間的任何災難都傷害不了你。

   心能得定心必清淨,清淨心能生智慧,有智慧才能解脫迷妄的束縛。二祖慧可請求達摩祖師幫他安心,達摩把手伸出說:把心拿來我幫你安。可見修行就是求心能安能定,心得到安定才能追求解脫。故知解脫之道必先領悟真理、明白生命的實相,由徹悟實相來引領你超越過去的因果,達到身心靈皆清淨自在的境地,如此才能真實地從內在改善命運、使生命得到真正的救贖。如果自己都改變不了自己,自己的煩惱都斷不掉,想度無邊眾生就像櫞木求魚。治癒人生之苦的根本祕方只取佛法,其他諸法僅能治標。

   人生絕不可能十全十美,若圓滿的話就不會再來。人的出生就為了彌補生命的缺口、修正不良的習性直到圓滿為止,圓滿了就成佛,成佛是指生命從一切的束縛中解脫,亦即在最高又最完善的境界中度生。

   綜上所述我們得知《金剛經》的真髓是:眾生無生便是佛,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。經文最後更點出心定的至高境界是:「為人演說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;何以故?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這都是教示我們學佛須在「戒定慧」裡用功夫,功夫成就了既使吃的只是粗俗的菜根,你也會越爵越甘甜越有滋味哪!感謝!(104.2.2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g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