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晚安!又到我們在空中相會的美好時光,不知不覺的一個月就這樣消失不見蹤跡,讓人切心感受光陰宛如砂漏中的細砂一樣,不斷的在眼前流失掉。真的要好好善用每一分、珍惜每一秒,否則歲月不饒人哪!感謝大家能夠抽空上線捧場。
今天晚上要跟大家分享的是~如何讓你的肌膚變美麗。愛美本是人類的天性,有誰不愛漂亮呀!讓肌膚變美麗可是許多人心中的最愛呢!媒體上有數不清的化妝品廣告,更有形形色色的美膚產品上市,醫美的市場亦是炙手可熱,就為了滿足眾多人心中的需求,我們一生中花在買化妝品的費用,算起來也很可觀喔!
但是今晚我們要分享的文章內容,不是教大家如何選購優質的化妝品,更不是追求外在物質面的東西,谷口雅春大聖師要傳授給我們的是,不需花錢就能讓我們的膚質變美麗的妙方,甚麼妙方有如此神奇好用呢?就是「真理的保養品」。經典告訴我們:明白真理就能超越因緣,使生命獲得本無歪曲之圓相的自由。因此,真理不僅可以讓你的容貌變漂亮,連生命的內涵也會跟著厚實、甚而閃耀出幸福喜悅的榮光。
想要明白真理必須透過不間斷的薰修,並且依照真理的教誨與引導,將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神子佛子。如果已學習真理卻依舊循著自己平常的習性、仍用懶散馬虎的心態處世待人,即是錯解並誤解真理的真實義,那就不是過著真理的生活,真理對你而言也只是裝飾品而已,起不了任何作用。
明白真理到底要明白什麼?就是明白人是神子,內在擁有無限的力量、智慧與德性,並能深切了知肉體只是心念的影子、萬法皆由心想生這個事實。人的自性本就圓滿完全且健康,這才是生命的本質。若是心經常處在焦躁不安的狀態、常常興起反抗或老是不平不滿的抱怨,使心中佈滿怨恨瞋恚、憤世嫉俗的偏激想法,這不僅在肉體上會顯現出病兆,還會在皮膚上長出顆粒狀的疙瘩來。
人的心波即是生命的波動,此波動會與宇宙間相同的靈波感應道交,這叫做「物以類聚」,能夠澈悟此法則,即能明白使皮膚變美麗的方法,不是只在表面抹上高價位的珍貴化妝品,而是內在必須經常保持清淨、柔和、安穩、善良的慈忍心。如果自己的心與外界接觸時,能萌生如同天鵝絨般滑溜溜的柔軟,並以和顏愛語的親切態度對待他人,令眾生心生溫暖與好感,這樣的人即能保有非常細緻光滑的美麗肌膚。
人心的想法是一種動力,心所描繪的事會顯現於形,這是宇宙間很重要的真理。能在心的世界建立此堅定的信心,實相的美好就能呈現在現象上。肉體只是心念的影子,只要不執著於虛幻的影子,必能將完美無缺的自性彰顯出來。
有句話說: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。這個自古以來所累積的經驗告訴我們,要改變個性很不容易,唯有透過修心養性的功夫才能「轉識成智」,將人的習性轉化成「光明的本性」。心性的改變會深深地影響容貌、體質及命運,經過修行使內在的能量提升之後,外在的一切相也會隨之改變,這即是: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。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。修行就為了修這顆心而已。
說到修行,我分享一下自己微薄的心得:生長之家教導我們修行要依三正行,就是「觀行、誦行、愛行」,可是雖知道這個方法很好,有時候也會因力不從心,而萌生懶散怠惰的無力感。明知眾生本自具足圓滿的佛性,奈何殊勝莊嚴的佛性,總被無名習性遮掩而顯發不出來,因而喪失向上精進的動力。
最近我重看達摩祖師的『四行觀』,覺得他所闡述的內容及方法,很淺顯也很容易落實,和生長之家的真理很相應,主要的也是教我們遇到境界時,心要如何轉念如何應變,若能將它與生長之家的真理,融會貫通後在生活上實踐,對我們心念的薰修和鞭策幫助很大。
這個方法簡捷易行,達摩祖師說:修行方法不外二種,一是理入,二是行入。「理入」是從契入真理下手。首先明白自己就是神子,實相完全圓滿。實相在佛教稱為自性清淨圓明體、或真如本性等等,名相雖多但我們不可被文字綁架,只要徹悟眾生皆屬同一真性,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共同一個法身即可。
遺憾的是眾生與佛雖無差別,本自具足圓滿的神性佛性,卻顯露不出佛的功德力!只因本性被客塵妄想覆蓋才顯不出來,若能捨妄歸真勤修「三正行、戒定慧」,把內在的無限力引拔出來,就能妄盡還源回歸清淨本性,而明白甚麼是「凡聖不二、自他一體」的真理。只要每天不間斷的薰修,強化自性圓滿無缺的信心,讓心性免受外境干擾,總有一天,實相境地的圓滿即會自然顯現,這稱為「理入」。
理明白了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行入,行入是教導我們如何修行的方法,分為四種:報冤行、隨緣行、無所求行、稱法行。
(一)報冤行: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或挫折,使身心遭受痛苦煎熬時,應當馬上反觀自省~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多起冤憎,在無意間造作了許多惡業,儘管此生無犯罪業,可是那些積存在阿賴耶識裡的惡業種子,今生業果成熟顯現出來。這些果報都是自己造就並非他人加害於我,所以要用歡喜心來接受它、面對它、化解它、最後放下它,心中不可興起任何怨懟或喊冤哭訴。
(二)隨緣行:眾生心中沒有一個主宰,心隨著各自的緣業在流轉,無論苦受或樂受皆由因緣感召而來,所有顯現的境遇都是幻影,只是業惑所感不是真實。因此若遇勝報榮譽等事,也是過去生有積善業所得的果報,緣去則滅何喜之有?若能了知一切諸相皆是非相,心就無染著亦無高興喜悅之樂,所有相皆是攀緣心所顯,自性本自清淨、本無生滅、本無動搖。眼前的境界只是緣起緣滅的幻影。
(三)無所求行:無所求行是為了處理前面二行,第一行講逆境時用甚麼心應對,第二行講順境時應以甚麼心對治。無所求就是本來就沒有順逆對相、沒有任何東西讓我求,一切都是緣生緣滅要求甚麼?心仍有貪念的人才會有所求,一個明理的人心已悟道,故能隨遇而安無為無作。
其實你所認為的事所追求的事,無論好或壞都是空花水月都是虛幻,當然求不得也捨不得,如能明白這個真理實相,就不會一直牽掛或貪求,若你的心顯現豁達自在知足無罣礙,當下即是處在彌勒淨土了。有身皆苦有求亦苦誰得而安?所謂~智慧明了心氣平,人到無求品自高。能用無所求的無為之心處世待人,方是修行的正道。
(四)稱法行:法是心屬內學,不是指外界的相或類,眾生所鑽研的大都在相類之中,只有明白實相、深入法界的人才是「稱法行」。了知自性本自清淨,心無染著亦無彼此,信解自他一體之理廣修六度,雖有渡化眾生之心而不執取,心能回歸真如自性,用清淨心所見的一切都是法。所謂:攝境歸心真空觀,從心現境妙有觀。明白所有相皆是真空妙有都是虛幻,這叫「稱法行」。
《永嘉證道歌》中有段話說:心是跟法是塵,兩者猶如境上痕,痕垢盡除光始現,心法雙妄性即真。只要真性現前一切都能稱法而行,如此,你的肌膚怎會不美麗呢!
以上是今天的心得分享!感謝!(112.8.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