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 有一首大家都耳熟能唱的兒歌,歌詞的意境優美寫實,讓人心生嚮往,小時候我生長的地方,在竹山近郊的照鏡山下,它的環境就跟這首歌詞所描繪的一模一樣:我家們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,山坡上面野花多,野花紅似火,小河裡有白鵝,鵝兒戲綠波,戲弄綠波,鵝兒快樂,昂頭唱情歌。  

 

   當時的農家都有養牛、養雞、鴨、鵝,鴨鵝悠閒地在水面游來游去,吃水裡的水草、小魚、泥鰍和青蛙,水牛舒服悠哉地浸泡在河中,甩著尾巴洗浴翻滾,河邊長滿許多野花野草,隨風搖擺花香四處飄散,居民在河邊洗菜洗衣服,怡然自得與世無爭,後山的野花更是五彩繽紛四時綻放。每回想起當時的自然情境,真的宛若「世外桃源,人間淨土」。

 

   可是隨著文明的入侵、工業區的密集開發、科技產品的日新月異,使往昔樸實的生活模式徹底蛻變,原本清幽雅緻的環境,逐漸遭到嚴重的破壞與污染,這些純淨美麗的天然景觀,只能留在腦中緬懷憶念呀!自然環境一旦被破壞,挽回的機率非常渺茫,再也無法走回頭路了,想來真的不勝唏噓!

 

    因為家中留有祖產,爸爸又在公所上班無法兼顧,所以田裡的工作全由媽媽張羅,只好請兩個長工幫忙。在我們的心目中媽媽真是十項全能,甚麼工作都難不倒她,每樣工作都處置得有條有理,還被選為模範婦女哪!尤其我們家種的紅蕃薯賣相特別好看,從精挑細選品種到插苗、收成,然後綁成一束束載到街上賣給商家,一切流程全是媽媽一手包辦。

 

    每當紅蕃薯成熟的時節,家人都圍在紅蕃薯堆旁邊,手拿小刀細心切割蕃薯藤,媽媽再將它由小、中、大整齊的疊成圓圈的形狀,然後將它綑綁起來,看著編排整齊的紅蕃薯,心中有一股豐收的喜悅,因為它能變成我們的學費。

 

    照鏡山的紅蕃薯遠近馳名,為什麼呢?這有很深遠的淵源,也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有趣典故噢!有句台語說:蕃薯好吃免大條。就是指照鏡山的紅蕃薯,因為這兒的土地是紅土,才能生長出這個特殊品種的紅蕃薯來,為什麼不須大條呢?

 

    相傳清朝嘉慶君遊台灣的時候,曾經路過竹山(多年前小叔叔請挖土機在田裡深翻泥土時,無意間竟然在田間翻出一個,類似清朝富貴人家身上配戴的玉珮!)皇帝行走到這兒時正好肚子喊餓,於是就近找了個農家問問,有甚麼東西可以填飽肚子,這戶農家正好煮了一大鍋的紅蕃薯,高興的拿出來請他們吃,因為蕃薯的個兒很小,主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客人說:對不起啦!大顆的蕃薯都拿去市場賣了,只剩下小條的我們自己煮來吃。那個客人也許真的肚子餓壞了,竟然邊吃邊說:沒關係!這個已經夠好吃了,我從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蕃薯,真的是蕃薯好吃免大條啦!

 

   說這句話的人正是「嘉慶君」,自古以來皇帝的話就是聖旨,貴人語重一語定江山,神奇的是此後照鏡山生產的紅蕃薯,居然再也不會長很大,但是風味卻異常獨特,尤其存放多天後水分減少,它的個兒變軟了再拿來煮,即會自動釋出綿密的糖漿來,就像加入麥芽糖一樣好吃又爽口,美好的名聲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,遠近馳名好久一段時日。現在到處賣的「竹山蕃薯」,已不是當時的品種了,只是依著昔日的名氣而已,因為唯一生產紅蕃薯的照鏡山,全都改種經濟效益較高的的烏龍茶,居民早已不再種紅蕃薯,田園景緻全非令人感到十分婉惜。

 

   台灣又稱「福爾摩沙」,是世人眼中稱羨的美麗之島,每個地方都各有特色、有不同的風土民情、也有不同的文化底蘊,當然也生產各具獨特的農產品。所謂:一方土地養一方人。能夠將當地的特產和特色發揚光大,才能為地方帶來繁榮與幸福,而能利益後代子孫,只是這些美好的構思,都得依賴有心人積極的推動及經營。

 

   如果好的產品、有特色的文化,因缺乏推動的機制而讓它逐漸凋零,甚至隱歿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不見蹤影,真的會讓人心生遺憾及婉惜,或許連農作物也有它無奈的宿命吧!照鏡山的紅蕃薯,會因環境的變遷終至絕跡嗎?唉!交給全能的神去處理吧!

 

   謹以至誠之心向天地禮拜,感謝天地對一切萬物無私的供養與守護。獻上深深的感謝!(108.12.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ngjk 的頭像
    changjk

    尋找生命的出口

    chang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