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運是這樣造成的
今天晚上要跟大家一起學習《繁榮與健康》的第二章,主題是:我們的命運是這樣造成的。命運很重要它攸關我們的一生,相信每個人都非常期待今生能夠擁有~美好幸福又平安順遂的命運,可是喜愛捉弄人類的命運之神,總是無法滿足每個人真正的需求,才會有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」這句話呀!
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每個靈魂到這個世間,所要學習的東西都不一樣,奈何愚痴的人類對此深奧的真理認知不全,參不透命運的真實奧秘、體會不出生命的實質意涵,才會在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,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,終至遺憾地度過莫名其妙的空泛人生。
很多有主見的人選擇走入宗教,去尋找未知且神祕的領域,也是因為想對生命的真理實相、對微妙的命運做更深入的探索,才會盡心潛入真理的實修找尋生命的答案。相信大家會如此虔誠地信仰生長之家,應該也是為了追求生命的真諦,學習生命實相的真理而來吧?
尚未進入今晚的主文之前,我先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,佛教用什麼樣的觀點和態度,來理解生命的源起、以及命運是經由什麼樣的因緣演化而成。
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中如此說:一念不覺起無明,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遇緣長六粗。由於六粗的不斷轉化,森羅萬象、五彩繽紛的人生境界就此展開,命運也在這複雜的狀態下揮灑出來。可是我們不免心生懷疑?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呢?其實不為什麼!明白生命實相的人就會明白,真如自性能起念,這是法爾如是沒有原因的。我們生命的自性本質(實相體),只要遇到波動現象必然會起現行,這個不覺與無明,跟鏡子會自動顯相的原理一樣,正是「心不自心,因境故心;境不自境,因心故境」。沒有特殊因緣本來就會這樣,所以生命真的是既神奇又奧妙!
一念不覺生三細的三細,是從根本無明、無始無明而顯出的細相,哪三個細相呢?業相、轉相(見相)、境界相。用現代量子力學的說法稱它為:能量、信息、物質。
簡單解釋:
(一)業相就是能量,是真性起作用變成心以後,首先顯現出來的境界,是從本心自然轉化而來的波動現相。
(二)轉相(見相)就是信息,是能現的相,跟鏡子顯相的功能相類似,來什麼就現什麼 。
(三)境界相是物質,是鏡中所現出的像,來什麼物質就顯什麼相。這就是三細相。
這三個細相對命運還不至於構成大的妨礙,只是它會隨著境界遇緣的不同變現出更粗的相,這叫「境界遇緣長六粗」,今生命運的順逆好壞就跟這六粗(意識心)息息相關。
六個粗相即是:(一)智相(分別心),(二)相續相、(三)執取相、(四)計名字相、(五)業取相、(六)業繫苦相。這六個粗相就是塑造今生命運的根源,所有的修行都為了修這個習性。
三細相是「唯心所現」,六粗相是「唯識所變」。因此只要我們內在的意識心清淨,就能顯露出自性清靜圓明體,也就是實相完全圓滿的清涼境地。這樣說大家對「一念不覺生三細,境界遇緣長六粗」有些微的概念嗎?如果覺得還不清楚想進一步了解,可以閱讀經典,只要深入經藏即可擁有如海的智慧。
- ※ ※
上個月的課程中,我有講到「轉識成智」大家還記得嗎?因為這句話的意涵深廣,不是三言兩語就可輕易帶過,為了不讓大家心生迷惑,今天就花點時間把它講解一下。轉識成智就是轉八識成四智,這個學說來自『法相宗唯識學』。
八識是凡夫心指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,意識,末那識,阿賴耶識。四智是佛菩薩的心指:成所作智、妙觀察智、平等性智、大圓鏡智。將迷執煩惱的凡夫心,轉為清淨無垢充滿圓滿智慧的佛菩薩心,稱為“轉識成智”。
古時用一首偈語來細說八識:八個兄弟一個胎,一個伶俐一個呆,五個門前做買賣,一個在家把帳開。「胎」指如來藏,做買賣的是前五識(抓取外境就是買,當五識又緣其它境界時,原來取得的就賣出去,不間斷的取捨種種外境,這緣起緣滅的現象就叫買賣),在家斤斤計較的是第六識(分別了知)。伶俐指的是第七識(執著深、染污重),呆的是第八識(含藏識,分別能力薄弱,好壞都收藏作用像倉庫一樣)。
唯有深明真理實相的人,才有能力「轉識成智」,一旦轉識成智後心即刻變得純潔清淨,因為已沒有污染的種子、也沒有依正之報體,染緣完全消失,清淨的真如本體當然自動顯現。
這個唯識學說的創始者是「玄奘法師」,再由他的弟子「窺基大師」將它發揚光大。因為唯識學的理論非常高深,想深究它真的很不容易,我並沒有下工夫深入研究,所以了解的不是很究竟,今天只是分享我所知道的點滴心得,作為我們修行的助力而已。
前五識(眼耳鼻舌身)乃是人之五根,是眾生造業的根源,把眼耳鼻舌身這五識轉過來,成為「成所作智」後,即具足他心通方便智,如此即能了知眾生根性而度眾生,幫眾生解開內心的蒙蔽及迷惘。「成所做智」是成就世間的事物所需要的知識或技能,用以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,因已了知自性本空萬法只是幻影,所以不執著外相。
第六識稱為意識,屬分別識,分別心重的人無法看清事理的真相,也不明白緣生緣滅之真理,因此遇到事情後,發揮不出良善有利的判斷,如能將他轉成「妙觀察智」即能明辨法的根源,比如聞香即知此香味乃是無來無去,明白諸法皆是因緣所生,既能分別又能了別,知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不生執取心。
「妙觀察智」的功用非常殊勝,既能觀察萬有諸法的差別,又能運用無礙的辯才自在說法,利樂眾生廣度有情,諸佛菩薩所以能夠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,完全藉助於這個智慧的妙用。
第七識是末那識掌管執著,所以它的執著根很深,人之所以有自我意識,能覺察到自我的存在~我思故我在,都是第七識所生出來的一種迷執,因為我執心重才會衍生出強大的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」,也因執著自私自利的我相,才會造作迷惑顛倒的一生。
若將第七識轉為「平等性智」,前六識也會跟著轉化為清淨。由於有自他平等的觀念孕育,方能萌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,使內在的我執完全斷除,而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能識他人之苦為自己之苦,又能以平等心拔濟眾生。深切了悟自他一體、同一空性之真理,心中已遠離分別取捨,自然能生出上求下化~不忍聖教衰、不忍眾生苦之大悲心。
第八識是阿賴耶識也稱藏識(如來藏),是儲存記憶的報體,是決定眾生生命的整個內涵本質,它不會隨著身體消失而消失,只會一直傳續下去,轉移到另一個新的生命軀體中,展開新的活動永不停息,所以它是我們生死流轉的根本。
阿賴耶識是宇宙人生的本源,能藏一切色心諸法之種子、變現一切有漏無漏諸法,無始以來恆常現起。眾生的業識與後天的環境皆不相同,業識清淨六根六塵悉皆清淨,心就能如虛空而轉八識為「大圓鏡智」,呈現出如來本性如虛空一般。將第八識轉染成淨到達正覺境界時,才是真正的轉成「大圓鏡智」(成佛)。
轉識成智主要是在第八識中進行,因為第八識蘊藏一切生命的質素,所以若要轉變就要在根源中用功夫,使那些染污的種子轉化為清淨的種子。這叫「轉凡成聖,化煩惱為菩提」。
其實轉識成智也可說是轉念,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迷惑,能立刻轉回頭即能轉迷為悟、有邪見的人轉邪為正、悲觀的人轉悲苦為喜樂、妄想紛飛的人把妄念轉為真實,這都可以稱為“轉識成智”。只要念頭移轉人生就能柳暗花明,心念一改世界頓時海闊天空。
因此“轉識成智”是一種轉念的修行,也是改造命運的方便法,讓生命注入活水就能善用般若智慧,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個境緣;能放下對一切事物的執著,才能擁有寬廣的胸襟開拓美麗的人生,打造自己優質又愜意的命運。感謝!(111.7.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