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付出吧!必會被給予

     大家晚安!哇!不知不覺又到週末了好快哦!感謝大家熱心地參與及捧場。讓這個夜晚充滿著溫馨與祥和!你們知道嗎?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有很深的功德哪!感謝!

    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:付出吧!必會被給予。

     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有情眾生,分分秒秒都必須受因果法則的支配,除非他是個對自性的真理實相,完全徹悟已經超越因果束縛的聖賢,否則仍然逃不出因果法則的控制,所謂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

    「付出吧!必會被給予」,這句話就是因果定律。也是一帖很好用的妙藥,它能治療甚麼病呢?專門對治慳貪,慳貪的病毒很強會引導人造很重的罪業,唯有依靠付出的功德才能真正化解。

     「付出」就是我們常說的「布施」,不只生長之家講究布施,在佛教的修學裡也非常重視布施,六度波羅蜜中就將布施排在第一位,足見它的重要性。所謂:愛人者人恆愛之,敬人者人恆敬之。付出善你會得到善,付出溫暖的愛你也會得到溫暖的愛;相對的若是你付出的是冷漠無情,當然你得到的也是他人投射給你的~冷漠無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           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

    布施分為三種: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

    「財布施」是指布施金錢或物質之類的東西,只要布施物質金錢之類的東西你就會得到財富,布施的多得到的福報就大。

     在大家的認知中,歷史上布施最雄厚的要推梁武帝了,梁武帝也很自豪自己竟然做了這麼大的布施,不但蓋很多的廟也供養數十萬的出家人。所以當達磨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,他驕傲於自己的偉大布施,就請示達磨祖師他的功德大不大,本以為達磨祖師會大大的讚揚他一番呢!想不到祖師竟然回答他:了無功德。

     他覺得很奇怪也很納悶,為什麼布施這麼多會無功德呢?原來他沒有認清功德與福德的差別,布施若著相就是福德,不著相才有功德。達磨祖師是站在出世間法的角度看事情,才會說他的布施沒功德。若站在世間法來看梁武帝的布施是大福德。福德只是世間的福報往生後帶不走,功德是出世間法能夠了生死出三界。可惜梁武帝誤解了祖師的真實意,氣憤地把他趕走不供養他。達磨祖師只好往北方去等待有緣人,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,才等到他的衣缽傳人,二祖神光慧可法師,祖師禪因此能在中國~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

     布施錢財不分多寡都可累積福報,厚薄就看布施時的心意。有一位貧窮人家的女孩身上只有二文錢,她很誠心的拿到廟裡布施,住持師父特地親自為她做迴向。後來這位貧女被選入皇宮,成為皇帝的嬪妃。有一天她帶著兩千兩的銀子到廟裡供養,住持卻叫他的徒弟來幫他迴向,他不解地去找住持師父理論:當年我只布施二文錢,師父親自為我做迴向,今天我布施這麼多錢,為什麼只教你的徒弟幫我做迴向呢?師父回答:當年妳布施的金錢雖少,但心念純善誠意殷切,我若不親自為妳迴向很對不起妳。今天妳的布施雖然豐厚,但妳的誠敬心不如當年,還夾雜著傲慢的習氣,所以只要我的徒弟幫妳迴向就足夠了。

    可 見布施貴在真誠恭敬,不問事項質量的多寡,所謂一分誠敬增一分福慧,十分誠敬得十分福慧,藉由事上的布施,捨去心中的慳貪,增長利他的清淨心,便能得到無量的福德。
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 「法布施」的功德無漏無量,所有布施中法布施的功德最大,如講經說法引導他人、教人謀生的技巧、或送書及說好話之類的都算法布施,有這些付出你會得到聰明智慧。經文云:假若你布施眾生無量財寶,還不如布施眾生一四句偈。由此即知法供養有多殊勝。

     受人尊敬的至聖先師孔子,他所累積的就是渾厚的法布施功德,雖然他的肉體已不在人間,但是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偉大情操,卻是長存世間萬古流芳,普受眾多學人的敬仰愛戴與追隨。

     釋迦牟尼佛也是法布師的大功德主,祂所傳授的法教,利益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廣大眾生,讓眾生因明白宇宙的真理實相,不被外在境界的假相迷惑,而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,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菩提心,濟度的眾生多過恆河沙數。

     谷口雅春尊師亦是法布施的功德主,他悟入實相以後,無私地將他所悟得的真理傳遍全世界,讓有緣的眾多信徒,因領悟實相的真理而得救。並且盡心推廣人類光明化運動,闡述人是神子的真理,以正確的人生觀、正確的生活法、及正確的教育法、來克服病苦及其他一切的人生苦,在地上建設相愛協力的天國,而展開實際的運動。這種高尚的情操及慈悲的愛念,嘉惠無量無邊的有緣人,其人格的偉大令人由衷敬佩。
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 「無畏布施」就是給予他人愛的語言、用鼓勵的語氣與溫暖的撫慰或陪伴,讓對方免於恐懼不安,有此付出即會得到健康長壽。

    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,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,將無畏布施落實得最徹底也最究竟。為什麼觀世音菩薩能達到這個境地呢?我分享南懷瑾老師對觀世音菩薩的說法:

    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高足,具足諸行、理解萬法、善慈眾生,祂在阿彌佛陀面前發大誓願:盡我形壽要遍度一切眾生,若有一眾生不得度者,我誓不取正覺。若我於眾生未盡度之時,自棄此宏誓,則我之腦裂為千片。

     發此誓已,專心極意,悲智雙運,現諸神遍,應境神化,度脫眾生。如是經過無數劫,其所度脫的眾生,盡恆河沙數所不能計。而環顧世間眾生,生者無量,愚痴墮落,受諸痛苦,造諸惡業者亦復無量,輪迴不已,則眾生之苦終不能絕。

      於是菩薩生大憂惱,謂嘆:眾生之苦,乃與眾生之生以俱來;世間既存若何能已?苦若不已度豈能盡?昔年之誓,是徒自苦,而於眾生亦無有益;無意之行何必堅持。

      此退轉心甫生,而應誓之相已現,菩薩之腦忽然自裂千片,猶如千葉蓮花。此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,無始劫來度人無數的阿彌陀佛,則自現於菩薩之腦中發慈悲音,謂菩薩曰:善哉觀世音,宏誓不可棄,棄誓為大惡,昔所造諸善,一切皆成妄,汝但勤精進,誓願必成就。三世共十方,一切佛菩薩,必定加護汝,住汝功成就。

     又說真言:嗡嘛呢唄咩吽!觀世音菩薩聞此真言已,得大智慧,生大覺悟,願順遵旨,勤加努力,堅此舊誓,永不退轉,至於今日,仍在行法度世,為世人所尊仰。這即是觀世音菩薩修無畏施的因緣,正是:觀音菩薩妙難酬,清淨莊嚴累劫修;千處祈求千處應,苦海常做度人舟。

     什麼布施能馬上即擁有三種布施的功德?布施金錢印經,或是供養專們弘法利生的法師、道場及電視台,這些布施就具足三施的所有功徳。其實有付出必定會有回報,這跟打回力球一樣,你揮出多少力道,就會彈回來多少力道。所以不用擔心你的付出,會像一江春水向東流有去無回頭。

     其實付出會想得到回報,是一般世俗的認知,真正明白真理實相的人或老實學佛的人,他所做的布施都是無所求的,更高的境界是「應無所住,而行布施」,就是雖有布施的動作,可是心裡清淨無染不會執著此事。

     就像《金剛經》所說的:菩薩於法應「無所住」行於布施~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菩薩應如是布施~不住於相;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可見布施一定會有福德,只是經中提醒我們布施要: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千萬不要存著布施的心或布施的相與用,心要放下對布施的貪執,最好能做到「三輪體空」,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。

    「三輪體空」的意思是:沒有布施的我,沒有布施的對象,也沒有布施的物品。雖然確實有付出的動作,可是心中空空盪盪了無痕跡,這就叫「三輪體空」。

     認真說來人空空的來到世間,老了也一樣空空的離去。既然是空手來也空手回去,那你所布施的東西是哪兒來的?只要深切明白「物質本無、肉體本無」的真理,你應該清楚無論任何東西,我們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,連我們身體都是四大假合的呀!還有甚麼東西是你的所有呢?既然能所皆空,所擁有的東西只是緣生緣滅而已!這樣解說大家是否更明瞭,為什麼佛要說: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吧!

      《道德經》裡也有提到類似的話: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(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:雖然有生有養育有經營,但是卻沒有佔為己有的心。就像國父孫中山先生,開創民國卻不佔為己有,反而倡導天下為公世界大同。為而不恃是說:雖做了但不居功。長而不宰是:不爭權奪利,不以自我的欲望及意識去控制主導,完全遵循自然法則。玄德是說有付出奉獻的行為,可是心中不執取。)真理的核心都一樣,只是表達的文字不同而已。

     老子這個論述指的是天地或道,對眾生都是無償的付出,它們用無言的說法,將無私無我的真愛默默的奉獻給眾生,可是真正明白這個真理的人又有多少?多數的人只看到表相,努力追求的是外在的物質,感恩的也只是對自己有實質利益的人,對天地無私的付出卻無動於衷!難怪佛要說人類是可憐憫者!

    當我們用真心去付出的時候,那種精神上的滿足,會讓你感受到無比的快樂,你會感覺自己是多麼的「有用」。這種覺受會鞭策你更有動力去提升自己,讓自己變得更強大,從而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從表面上看來似乎你在付出、在幫助別人,其實反過來說他們也讓你獲得快樂與成長。

    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也是奇妙的,既然無論付出甚麼一定會被給予,那就盡量去付出善、付出愛、付出你的所有吧!你將發現人生會顯露不一樣的光景,因為你落實的是「善的循環、愛的循環」。

     付出的種類包羅萬象形色不一。比如:你若不斷的撒著黑暗的種子往前走,你看到的都是充滿憂愁臉孔的人;若你皺著眉頭面對他人,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充滿憂愁悲傷。你的表情具有多大的影響力呀!表情悲傷的人,會撒著悲傷的種子往前走,表情痛苦的人,會撒著痛苦的種子往前走。撒出這些東西,比帶著病毒的確診者到處遊蕩,所造成的罪惡還要大還要恐怖!

     反之,若你不斷的撒著光明的種子往前走,你所看到的都是充滿快樂的人。你若揚起唇角洋溢著幸福的微笑,那麼你的幸福會傳到每個人的身上,你的表情具有多大的魅力呀!

     因此,不要為了沒有甚麼東西可以付出而感嘆!既使沒有任何一物可付出,你還有幸福的微笑表情可付出呀!你那充滿幸福微笑的表情,就是你已將幸福的光環遍撒在人間了。把幸福愉快的種子無私的撒向大地,這比送禮物所帶來的快樂,不知要強上多少倍呢!

     一個人的命運,決定於自己一整天的起心動念,千萬不要有審判別人的心、不起針鋒相對的心、不起黑暗瞋恚的心,讓你的氣質自然的顯露出明亮與和諧,讓你的心充滿著光明調和及感謝。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布施哪!

     很多今生擁有大福報的人,幾乎都在前世積累很深厚的福德。如香港的李嘉誠先生、長榮公司的創辦人張榮發先生等等,他們在上輩子都有很廣泛的布施,今生的事業才能輝煌騰達,過著榮華富貴的有錢人生活。

     淨空法師在講經時,常會拿李嘉誠先生的例子,來解說布施的功德,以及福報是怎麼成就的。李嘉誠先生在年輕時巧遇相士陳朗。

    他跟相士請教:我今生能賺到錢嗎?

    相士反問他:你想要賺多少錢才滿意?

    李先生回答:三千萬港幣就很滿足了!

    相士說:啊!這麼少的錢你就滿足呀!

    李先生笑答:三千萬港幣已經很多呀!

    相士哈哈大笑告訴他:今生只要你合理合法的賺,會賺超過三千萬港幣的無數倍,你將來會成為香港的首富。

     李先生聽完有些疑問:這話怎麼說!哪有可能?

     相士回答:因為你上輩子做了很大的布施,累積的福報很深厚。我看別人的財庫只要稍微滿,錢財就很多了,而你的財庫是滿到溢出來呀!

     此後李嘉誠就請陳朗當他的顧問,要投資甚麼事業都請他指點,果真成為香港的首富。有果必有因,如是因如是果絲毫不爽呀!

    如果不管甚麼施都不肯做,連一點小東西也不願施予他人,這種慳貪吝嗇一毛不拔的鐵公雞,所得的果報也很可怕很慘哦!

    佛教中有一則很有名的公案:佛陀的弟子周利磐陀伽,生性愚眛又魯鈍,甚麼東西都學不來,記性非常差話說過馬上就忘掉。

     弟子們請示佛陀:為什麼他生而為人,心性卻是如此愚蠢?

     佛告諸比丘: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所造的業因,感得今生如此的果報。昔日在人壽兩萬歲時,有迦葉波佛住世人間度化眾生,他有一位弟子叫愚路,他是一位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,但始終吝惜教導別人,甚至連四句的頌偈都不願布施,他往生後生天,在天上壽終時下生人間,出生在豬販的家庭,長大後以殺生為業。

     後來有個因緣引導他跟修行者學習靜坐,他精勤修定後證得無想定,死後生到無想天。在天上命終後又投生到人間。這位屠夫就是愚路比丘,也是今世的周利磐陀伽。因為過去生慳吝不肯布施佛法,連一字一句都不願為人宣說,加上曾為屠夫造就無數殺業,之後他又修習有定無慧的無想定,由於造此種種業因,才感得今生愚鈍的果報。

     佛陀教誡比丘們不應吝法,要以清淨心為他人說法,對一切有情眾生都要心懷慈悲,並要遠離修習有定無慧的邪定。後來佛陀教示周利磐陀伽專心掃地就好,掃地掃地掃心地,心地不掃空掃地,他在佛的調教下終於證得阿羅漢果。

    因此,「付出吧!就會被給予。」是永遠存在世間的規律。可是若要真心付出,也得看情況才不會落空,因為同樣的付出會因付出的對象不同,所得的果報也會不相同。比如你把錢布施給浪蕩不拘、不求上進的兒子,則會讓放蕩兒的程度增大循環,隨著那惡業果報的牽連,最後會循環回到自己身上。如果你把錢送給娼妓或小三,對方會覺得很幸福很喜悅,但是結果是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紛爭破裂,更會使自己的性格頹廢、人格也會因而卑賤墮落。

    倘若我們為了救人、或幫助人而給予的話,被救助之人內心的喜悅會回到自己本身,使自己的生活在靈性上帶來快樂。至於那些為神服務的人、或是幫助人類光明化運動,奉獻金錢或勞力的人,也會使神聖又有價值的形態,加持到自己的身上來。

     常說光明的語言如:我是神之子,神派遣我到這個世間,就是要我把光照射到這個世界上,我是世間之光,我的光所照之處,一切苦惱的黑暗,都會從這個世界消失,聽我說真理的光明語言的人,心中的黑暗都會消失。藉由這個真理之光的布施,也會投射回到自己身上,使你過著光明幸福的生活。你對人類如果送出光的念想,那個光會返回你自己,使你的生活跟著光明化。

     能把真理坦然地告訴他人,你本身的自覺程度會加深,真理如能在你的生活上活用,不僅身體變得很健康,心態也會樂觀開朗,所經營的事業就會更興旺更繁榮。

     隨著你對他人真理的講解,會使你周圍的人對真理的認知深化,光明所照的領域也會跟著擴大,如此你的愛你的智慧就會更加厚實,人生的興趣也會廣泛地展開,使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更加彰顯。

     能把真理之光推廣給更多人,借由真理力量的擴展使濟助的人增多,你就會因而感受到「生存的喜悅」。能夠活在眾生的生命喜悅之中,則個人的生活也會獲得豐富,靈性也會得到倍數的成長,結果布施給他人的東西,最後都回饋到自己身上來。這就是「付出吧!必會被給予」的真理。

     以上是我今晚的淺薄分享,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微薄的受益,感謝你們的聆聽!晚安!(110.10.16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ngjk 的頭像
    changjk

    尋找生命的出口

    chang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